2025年5月22日,对于介休市彦搏小学三年级学生高X俊(男生),来说,本该是一个平常的校园日子。然而,一扇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感应门,却在这一天成为了夺走他生命的"凶器"。11岁的花样年华,就这样戛然而止在教学楼大厅里。
刘X俊走过这扇门可能已经无数次了——上学、放学、课间活动,这扇门见证过他匆忙的脚步,听过他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。然而,就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瞬间,感应门突发故障,在他经过时突然闭合,将这个11岁的孩子死死夹住,最终不幸离世。我们很难想象,一个11岁的孩子被夹住的那一刻,会有怎样的恐惧和无助。我们更难以想象,他的父母得知噩耗时内心的崩塌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,更是整个社会的痛点。
在很多人看来,这或许只是一起"意外"事故。设备故障、时机巧合、运气不佳——这些词汇似乎可以解释一切。但是,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视野时,会发现这样的"意外"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:教学楼坍塌、食物中毒、校车事故、设施伤人......每一起事故背后,都有着相似的轨迹——事发突然、措手不及、追悔莫及。我们不禁要问:这些"意外",真的只是意外吗?
一扇感应门的突然故障,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?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。校园内的每一个设施设备,都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。这扇门平时运行正常,却在关键时刻发生故障,这说明我们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机制可能存在漏洞。更让人痛心的是,这样的故障竟然能够致人死亡,这不仅仅是设备质量问题,更是整个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的缺失。
校园,对于孩子们来说,应该是除了家之外最温暖、最安全的地方。在这里,他们学习知识、结交朋友、快乐成长。然而,当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时,这份温暖就会变得脆弱不堪。一扇门的故障,让我们看到了校园安全管理中的"温度"问题。设备维护是否及时?安全检查是否到位?应急预案是否完善?这些看似技术性的问题,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对孩子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。
对于高X俊的家庭来说,这个世界从此不再完整。一个孩子的离去,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快乐,更是无数个可能的未来。他本可以继续求学、长大成人、贡献社会,但这一切都在那扇门突然闭合的瞬间化为泡影。我们常说"生命诚可贵",但只有当生命真正逝去时,我们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。高X俊的离世,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。
事故发生后,学校迅速行动,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,这些都是应有的态度和做法。但是,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,这起事故能够真正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,让我们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校园安全问题。调查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起悲剧中汲取教训,让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。
然而,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:一桩桩泣血的"事故"换来的是职能部门一声声振聋发聩的教训,但是往往教育尚未总结,新的"事故"却又接踵而至。这样的循环,让我们不禁反思:为什么总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换取警醒?为什么总是在悲剧发生后才想起要加强管理?这种"亡羊补牢"式的安全管理模式,已经让太多的家庭承受了不应承受的痛苦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事故后的慰问和调查,而是事故前的预防和保障。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次次的深刻反思,而是持续性的安全投入和管理。校园安全不能总是等到出了事故才重视,不能总是靠悲剧来敲响警钟。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不应该成为安全管理疏漏的代价。
高x俊走了,但他的离去不应该是无声的。这起事故应该成为所有学校、所有教育工作者、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心中的一记警钟。我们要从这起事故中汲取教训,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安全港湾。我们要让"安全第一"不再是口号,而是深入每一个细节的行动。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,让每一个家庭都不再承受这样的痛苦。
生命只有一次,安全重于泰山。一扇门关上了,但我们守护孩子安全的心门,必须永远敞开。愿高X俊安息,愿悲剧不再重演。愿我们能够从这个11岁孩子的离去中学会更多,做得更好。(文 / 太原刘胜)